淮南市机关事务管理局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特向社会公布2018年度淮南市管局(市接待办)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本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情况、因政务公开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等组成。本报告数据的统计日期: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淮南市管局(市接待办)联系(联系电话:0554-6678520;地址:山南新区政务中心A座;邮编:232000)。
一、概述
2018年,我局(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流程,及时发布公开信息,充分发挥了政务信息服务保障机关事务和公务接待工作发展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去年初,我局(办)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组织领导,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局(办)党组书记、局长(主任)卢庆坤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务公开具体工作由局(办)办公室负责。
(二)抓好宣传教育。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会议、干部集体学习等形式,加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学习贯彻,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抓政务公开工作的责任感。加强学习交流,提升政务公开水平。通过举办信息公开工作培训会,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会、市政府网站信息保障培训会,到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交流学习等形式,深入学习《条例》的有关内容,汲取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业务水平。
(三)严格落实制度。今年局(办)制定完善了《市管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市管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市管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等制度,基本实现了政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并严抓制度落实。一方面抓好《市管局(接待办)政务公开责任制》落实。加强政务公开日常管理,明晰政务公开工作职责,确保政务信息及时有效地公开;另一方面抓好《市管局(接待办)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落实。从政务信息拟稿,到保密审查,再到政务信息发布均按规定程序进行,妥善处理好政务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2018年,我局(办)结合工作实际,调整公开目录,增加了决策公开、规划计划、招标采购、新闻发布、应急管理等目录,主动公开信息数量大幅上升,截至12月31日,共主动公开信息220条,公开数量比去年增加了197%。
今年我局无牵头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事项,在非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方面,严格按照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要求,及时公开相关政务文件、信息。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主动公开规划、计划、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共发布未来五年工作谋划(2018-2022)、“党建学省直、再上新台阶”活动实施方案、扶贫工作落实等责任分解、推进情况、落实情况信息39条。公开包括《淮南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实施办法》《淮南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实施办法》在内的各项政策、法规规章17条,《政务中心车辆通行证申办流程》等部门文件11条。
二是多形式做好政策解读和回应。共发布上级政策解读11条,本级政策解读8条。注重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解读,今年针对淮南市委市政府9月出台的公务用车、办公用房两个“办法”发布负责人解读2条。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发布图片解读4条、视频解读1条、专家媒体解读2条。加大对上级重要政策的解读力度,做好文件和解读的关联,如对去年底中办国办出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分别关联了文字解读、国管局答记者问、媒体解读、视频解读四重解读,有效加深公众对政策的理解。
三是做好财政预决算、招标采购信息公开。发布公务用车平台车辆购置项目、采购公务用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公务用车定点维修服务单位征集入库项目、淮南市人民公园地下人防工程物业管理服务、市政务中心电瓶车车棚改造项目的招标中标公示情况等招标采购预算、中标信息共13条。发布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8条。
四是做好法律法规制定公开、决策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发布部门意见征集5条(附文件草案),部门意见反馈2条,公布《淮南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重大决策公开制度》《市管局(市接待办)党组会议制度》,及时公布行政权力运行结果即能源消费统计情况。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2018年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我局(办)主要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目、宣传栏等形式发布政府信息。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8年度我局未接收到社会公众提出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8年,中心未向任何单位或个人收取信息公开费用。
五、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8年度我局未接收到社会公众因政府信息公开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六、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配齐、配强政务公开工作队伍,整合工作力量,加强业务培训,落实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保障,积极为政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二是丰富信息公开形式。适当增加视频、图表等信息公开形式,尤其是在政策解读方面,通过多种方式,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方式来强化工作效果。三是做好政民互动。及时回应关切,认真解答网民留言,不断提高政务公开质量。